研究型医学

双语学术期刊

ISSN 2095-8781
CN10-1274/R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科学普及出版社
协办:中装新网 健康界传媒

秦银河:研究型医院的政治思考

2016-11-29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作者:秦银河

2016年8月19~21日,“2016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暨互联网+健康中国博览会”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秦银河发表演讲——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统率,是灵魂,是一切工作的总纲。对研究型医院进行政治思考,就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刻研究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政治内涵、政治使命和政治原则,科学把握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研究型医院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科学、有力有序地向前推进。

    第一,深刻领悟研究型医院的政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就从政治的高度,把医疗卫生工作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研究型医院就是贯彻落实党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政治要求,在医疗卫生领域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社会主义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研究型医院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作为根本追求,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宗旨

    研究型医院自创建之初就自觉向党的性质宗旨看齐追随,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立院之根本,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立院之职责,把维护和提升党的形象作为立院之初衷。

    一是把最危害人民群众现实健康的疑难危重病作为战略主攻方向,契合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人已达2.6亿,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8.38%,医疗费用占总支出的70%以上,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研究型医院的宗旨是聚焦重点、集中资源、协同攻关,建立临床与科研相融合的转化型研究体系,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的临床资料信息化体系及标本库、数据库和临床试验网络,开展复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维性研究,阐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分子机理和防治原则。健全完善预测预警指标,研发针对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和生物技术,推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技术方法、新药品器材,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和安全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是把最反映人民群众就医愿望的个性化诊疗作为战略创新举措,契合我们党以人民为主体的鲜明立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充分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构建个性化精准化诊疗模式,是党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内在要求。研究型医院的核心目标是揭示疾病演化过程中的动态分子网络及其动力学和调节方式,建立基于血液检测的系统生物学关键技术,研究由遗传、蛋白质和代谢小分子标记物构成的组合技术,建立基于现代营养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方法,发展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个性化诊疗技术和精确的疾病分子分型技术,综合运用循证、整合、汇聚、转化等模式,为患者提供精准、恰当的个体化医疗、健康预测和全维健康服务,切实把以人民为主体的核心要求内化为医疗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

    三是把最代表人民群众生命权益的终生健康作为战略发展愿景,契合我们党以人民为根本的执政理念。研究型医院强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要贯穿于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既要推动医疗模式从疾病的被动治疗向早期预测诊断与干预转变,又要加强健康维护与促进新技术新手段的研发应用。针对新生儿出生缺陷、人类遗传因素等问题,加强生殖医学基础和辅助生殖技术研究;针对艾滋病、丙型肝炎、人乳头瘤病毒等病毒性传染病,重点研究病原体致病机理、免疫应答耐受机制和疫苗制备关键技术;针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开展基于人类认知机理的计算机建模和心理模拟,探索普惠性心理健康服务机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聚焦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病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等,开展细胞谱系的建立与发育、功能性细胞获得、人工组织器官构建、干细胞应用策略的综合集成研究,全方位多维度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研究型医院坚持把实现全民健康共同健康作为根本目标,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创建研究型医院,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推进全民健康、共同健康,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本质要求。

    一是研究型医院平等医疗、普惠健康的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研究型医院在加大医疗服务总供给的同时,注重深度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联通个体化应用终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起网络式医疗服务体系、普惠式健康促进体系、立体式疾病防控体系,研发智能式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软件,搭建医院之间、医院与家庭、医院与个人、医院与其他医疗卫生养老机构之间的智慧型交互式信息平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超时空优化配置,使分级诊疗、远程医学、医患交流、求医问诊、健康管理、疫情防控均能迅捷及时、安全可靠、质高价廉,使医疗行业充分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二是研究型医院以人为本、融入社会的建设思路,反映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研究型医院的内动力就在于充分利用院内外资源和服务病人、服务社会两个机制,院内资源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创新领导决策、人才管理、科技创新、学科建设、卫生经济等政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型人才尤其是研究型人才创新创造力;院外资源以政府部门、企业院校、社区卫生组织、社会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及每个家庭的高度开放,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造福病人与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医疗服务联合体,彰显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政治原则。

    三是研究型医院持续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革命性质。创新驱动、内涵发展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在医疗领域的生动实践,研究型医院强调持续创新发展方式、管理体制和诊疗模式,尤其是基础—临床—预防的整合转化研究、临床—康复—预防的整合转化研究、药学—临床—预防的整合转化研究、遗传—环境—机能的整合转化研究、人—环境—生态的整合转化研究、分子—细胞—整体层次的整合转化研究、基因型—表型—行为的整合转化研究、生理—心理—社会的整合转化研究,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转化研究等,盘活资源、激发活力,全面解放和提升医疗领域的生产力。

    三、研究型医院坚持把助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职责,深刻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

    研究型医院始终把自身置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量定位,积极融入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展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自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一是研究型医院作为医疗科技创新高地,是落实国家创新战略的骨干力量。研究型医院坚持立足生命科学前沿,聚焦干细胞、脑科学、合成生物学、超高分辨率活体成像、纳米医学、新型疫苗、分子机器等科技制高点,融入建立国家级、地区级、医院级转化型研究的学科布局,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物数据库、人群和临床样本库、电子健康档案库等支撑系统,加强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基因组学与临床医学的转化;加强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开发技术及生物药物的研发;加强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穿透性等生物成像技术设备研发,系统提升我国医疗领域的综合研发能力。

    二是研究型医院作为精准健康扶贫的工作主体,是落实国家脱贫战略的重要力量。扶贫攻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决心意志。据统计,在贫困家庭中有41%是因病致贫。研究型医院主要发挥好“四个作用”:一是对口帮带。大医院好医生以一帮一、结对子和点对点、零距离的方式全面帮扶,提高贫困地区医院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二是巡回医疗。定期组成精准扶贫专家医疗队,对地域性流行病、重大疑难病深入一线诊治;三是远程医疗。把远程医疗站点联通到贫困地区县医院和部分乡卫生院,进行医疗会诊、手术指导、技术提高、线上培训、专题讲座等常态化的系统帮扶;四是服务公共卫生。对贫困地区流行病学、儿童营养、孕前优生等服务项目,切实落实到县以下重点人群,尽力遏制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三是研究型医院作为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支柱,是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坚力量。有效应对生物恐怖主义、新型传染病传播、外来生物入侵等重大生物安全威胁和公共卫生事件,是研究型医院的使命所系。大力强化生防应急处置建设,抽组精干卫勤力量、配备专业先进装备、制定完善方案预案、强化平战结合演练,不断提高生物安全现场处置能力;大力强化生物安全救治能力建设,以现有传染科室为基础,培养多学科共用人才,按生防标准改造负压病房,重塑前接后送、入院救治和康复指导流程,熟练掌握新发传染病诊治的技术方法,全面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水平;大力强化生物技术的联合攻关,在监测预警、侦检洗消、防护救治等关键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作出贡献。

    第二,准确把握研究型医院的政治使命

    “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政治承诺,也是前所未有的惠民工程。研究型医院必须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自觉把功能任务、职责担当与人民健康、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政治使命。

    一、科学回答一个时代课题: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素和时代命题。研究型医院在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置于国家治理体系中系统谋划,把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诊疗模式创新一体化推进,把科学总结我国医院几十年的经验成果做法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完整配套的医院管理理论理念、制度机制和方法路径,为探索构建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供了先行做法和实践成果。主要包括政府治理制度、医院管理制度和服务社会制度:

    一是政府治理制度的核心是权责明晰、管办分开。其中,权责明晰是前提,管办分开是结果。就权而言,政府主要有六类:组织医疗立法、宏观发展调控、卫生资产监管、医疗政策制定、医疗过程监督和医疗卫生执法。医院主要有四类:学科自主设置、人员自主聘用、薪酬自主分配和卫生资源自主配置。就责而言,政府主要有三类:基本建设与经费投入责任、重点学科扶植责任和医患合法权益维护责任。医院主要有四类:遵守各类医疗法律法规责任、合理合法使用配置卫生资源责任、处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与重大灾害救援责任和接受政府与社会监督责任。总之,政府和医院各定其位、各负其责、各行其权、各办其事是核心,把坚持公益性方向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统一起来是关键,全面调动政府和医院两个积极性是基础,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科学治理水平是根本。

    二是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体系建设、信息主导。就公立医院来说,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要构建三大体系:(1)与公立医院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组织决策体系,在公有制和公益性的基础上,处理好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与院长责任制的关系,构建起分工合理、权威高效的决策执行机构,党委负责统班子、带队伍、把方向,掌控医院发展大政方针的决策和统筹;院长作为法人,全面负责医院的管理、运行、中层以下干部的选聘等。(2)与医学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人才体系,主要是构建起临床与科研相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研究型学科为主导的学科建设体系、以研究型人才为核心的人才使用评价体系,以及医院与科研院所、企业一体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3)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运行管理体系,主要是构建与人工管理体系平行的数字化医疗质量监控体系、药材供应物流体系、卫生经济运行监督体系、医德医风监管体系、精准后勤保障体系、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各类管理数据的海量获取、复杂模拟、及时反馈和自动调控,做到“人-机-物”的三元融合,全面提升医院科学决策、高效管理和精准保障的水平。

    三是服务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开门办院、拓展功能。研究型医院强调更新转变服务理念,不仅坐等患者来院就诊,还要主动为社会健康维护提供支持,构建全民健康理论与实践研究体系,形成制度化、智能化、普及化的健康培训和服务模式。构建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应用程序管理,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检验诊断、专家会诊、重症监护和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构建健康教育一体化、疑难复杂病诊疗一体化、疾病预防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一体化、在岗培训和技术帮带一体化、医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一体化、分级诊疗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有效履行一项历史职责: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级医疗服务体系规范运行

    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是立足我国现阶段实际、符合疾病诊治客观规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必选之策。研究型医院则是分级诊疗制度的中枢之要,既要接受一、二线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又要指导和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能力水平,是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常态化运转的内动力,必须上下一体、前瞻谋划、建强自身、有为有位。

    一是科学把握功能定位,高端高位引领医疗体系建设。医院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大致分为三类:即研究型、临床型和全科型。其中,研究型医院处于服务链的高端,主要功能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体系、引领未来,重点开展疑难危重病诊治、医疗科技创新转化和研究型人才培训,接收来自各级医院的转诊患者,带动整个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建设标准的提升;临床型医院主要负责对常见性、多发性、地方性疾病进行高质量诊治,接收基层医院转诊,是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传动枢纽;全科型医院主要指基层、社区、乡镇医院,主要负责基层宣教、预防保健、初级检诊、功能康复、心理咨询、医养结合,对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常见病以及急性病进行诊治和转诊,是整个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关键。可见,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依靠研究型医院来带动、引领和助推。

    二是充分发挥能力优势,聚焦聚力疑难危重病诊治。要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建立健全全科医生首诊、医院门诊预约和家庭医生责任制,明确各类医院诊疗和收治范围,发挥医保报销政策的就诊导向作用,引导除急诊以外患者必须经过全科型医院、临床型医院逐级转诊方可到研究型医院就诊,使研究型医院从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疗中解放出来,聚力于疑难危重病诊治、医学科技创新、社会健康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使优质医疗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是切实履行帮带职责,支持支援基层医疗技术提升。技术帮带辐射是持续引领分级服务体系能力提升的关键。健全定向帮带机制,通过双向代职、疑难病会诊、学术交流、新技术开展、科研协作、点面指导等形式,完善临床型医院和全科型医院的面对面常态化指导;健全远程帮带模式,利用互联网、移动手机等信息技术联通研究型医院与基层和社区医院,适人、适时、适地开展精细化、即时化、点对点帮带;健全基层政策帮扶机制,增加基层经历在大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和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职称晋升必须有基层工作的时间、质量和标准要求,增强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


责任编辑 : ly 关键词 :  研究型医院 政治 秦银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新评论
移动阅读

《中国研究型医院》杂志微信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信

点击查看杂志刊例
欢迎订阅

订 阅

全国各地邮局(邮发代号:82-833)

国外发行代号

BM 9207

邮 购

《中国研究型医院》杂志发行部

100070,北京市南四环西路128号院诺德中心3号楼15层

电话传真

010-56031760

定 价

每期:20元 全年:120元

合作伙伴
理事会成员名单(第一批)
山东五院
诺拉橡胶地板